马东铁路:“一带一路”旗舰工程融入“中国标准”
沿着马来西亚东海岸,从哥打巴鲁出发,经吉兰丹州、登嘉楼州、彭亨州、雪兰莪州等城市,最后进入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马来西亚东海岸人民期盼已久的“陆上桥梁”——马东铁路正在紧张建设中。
马东铁路是“一带一路”的旗舰工程、中马两国最大经贸项目,也是中国企业在建的最大海外工程之一。其总体设计及三标段施工图设计,均由铁四院马来西亚铁路项目部负责。
8月下旬,我走进马东铁路建设现场,了解到中国标准第一次进入马来西亚的故事。
借鉴中国经验
海岸线“豆腐块”变坚实了
马东铁路示意图。
马来西亚东海岸,有马来群岛,有迷人的海。大海看似迷人,却也为修建铁路带来了巨大的难题。铁路接近海岸线的区域,软土层厚,面积大,就像是“豆腐块”。“豆腐块”承载力低,稍有处理不当,就会造成铁路沉降,为火车安全运行带来巨大隐患。
铁路线路能否避开“豆腐块”?地质条件勘察是否有新突破?桥梁位置可否改变?地基处理可有新方法?为这一个个难题,中国工程师们思索了无数种可能,整日为之苦恼。
“豆腐块”软土层是修建铁路无法避开的,其土壤条件是人为无法改变的。经过长期研判和讨论,铁四院工程师们提出一个新建议:“我们能否借鉴在中国东南沿海类似软土地区修建高铁的丰富经验,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针对这一新想法,铁四院调集国内专家,开展多次“会诊”,一步步提出详尽、可行的方案:提高豆腐块的“凝聚力”“承载力”,分类加固软土层,以点带面,让“豆腐块”也能满足修建铁路的标准。方案定下来了,中马工程师紧密配合,结合中国铁路标准和马来西亚当地标准,编制详细的技术规格书,以求将软土层的不良影响压到最低,保障行车的安全和乘客的舒适度。
项目部经理唐乐告诉我:“马东铁路沿线,路基、桥梁、隧道多,给施工组织、协调管理带来极大挑战。整个工期时空跨度很大,10年穿越马来西亚4个州属。这样大型的工程挑战很大,只有各方面平衡,选取综合评分高、最适应的方案。”
中国技术赋能
东西海岸8小时来回
马东铁路六分部跨彭亨河特大桥项目正在加紧施工。
我驱车前往马东铁路六分部跨彭亨河特大桥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进行连续梁孔道压浆及横向通缝施工。眼下,大桥梁部已经合龙,正进行连续梁的后期建设。大部分横向通缝都已经完成,这将成为后续架梁铺轨的通道。
项目副经理、中国工程师胡科夫指着正在打桩的两位工人对我说:“你看到了吧?这就是在做连续梁横向通缝施工,是中国铁路技术在马来西亚落地的体现。中国工程师没来之前,马来西亚铁路还没有25吨轴重的标轨铁路连续梁技术。”
马来西亚原有的铁路都是英制米轨铁路。每节车厢只能载荷40吨,一列45节车厢的列车单次只能运载1800吨。采用中国25吨轴重的标轨铁路连续梁技术后,每节车厢载荷可提高到60吨,单次列车可运输2700吨。如此一来,过去1万吨货物需要周转6次;现在只需要4次。中国技术的应用,节约了货物周转时间,提高了列车运输效率。
不仅仅是货运,2027年马东铁路通车后,将以160公里的时速穿梭东西海岸,从起点吉兰丹州到终点雪兰莪州,只需要4小时,时间缩短了一半。马来西亚人当天可以在东西海岸跑个来回的愿景,将成为现实。
审查工程师
对中国标准竖起大拇指
马东铁路六分部跨彭亨河特大桥项目正在加紧施工。
马东铁路不只带来了中国技术,也将中国人的奋斗、中国人的自信展示给了马来西亚人民。
马东铁路项目线下采用中国标准、马来西亚标准、英国标准设计,线上及四电等执行中国铁路标准。这带来了一个难题,中、马、英标准不同,不同标准的设计需要融合,融合过程中会有许多冲突和碰撞。
中国工程师引入了经过中国数万公里铁路验证的桥梁设计体系,并根据本地化要求进行了局部优化设计,以更适应马来西亚国情。但是,这引起了习惯“英标”的审查工程师的质疑。
面对质疑,胡科夫多次沟通,他自信满满地对审查工程师说:“你们可以用英标进行验算,与我们对比。我们的设计经得起一切推敲。”在经过当地工程师的探讨、比对和验算后,他们对中国的桥梁设计体系竖起了大拇指。
进行隧道、路基等设计时,也遇到了“标准不同”问题。中方和马方工程师一起协作,集中、马、英标准之长,形成了马东铁路特有的融合标准体系。
2023年是马东铁路土建施工的攻坚年,我看到,虽然酷暑蒸腾,却到处是一片火热的建设场景。土建施工正进入高峰,其中A、B段21座隧道已全部贯通;四电、轨道、运维设施已进入施工准备期,将于年内陆续施工。目前,项目总体形象进度已完成约50%,预计2027年12月将全线完工通车。
来源: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