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马能源合作,中广核绿色电能点亮马来西亚千家万户
能源是中马两国合作的重要领域。中广核能源国际进入马来西亚以来,积极响应该国低碳能源战略,充分发挥新能源领域的专业化优势,提升当地能源基础设施水平,助力当地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
在海风轻拂的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之滨,三座红白相间的燃气发电机组岿然耸立,源源不断的电力从这里发出,沿着高架电网输往马来西亚千家万户,为当地发展注入澎湃动力。这是中广核在马六甲自主建设运营的EMPP燃气电厂,总装机224.2万千瓦,2022年全面投入商运,以高效稳定的电力保障了马来西亚半岛10%的电力需求。
目光转至马来半岛西北端的吉打州,在这片阳光充沛的土地上,坐落着一座占地100万平方米的太阳能电站——中广核吉打太阳能电站,一望无际的蓝色光伏板,将太阳的能量不断汇聚转化成绿色电能。这是中广核海外首个绿地光伏项目,也是马来半岛投运的首个大型地面光伏项目,迈出了马来西亚可再生能源发展里程碑的一步,促进了太阳能发电技术在当地的普及和应用。
▲中广核吉打太阳能电站
如今,中广核能源国际在马来西亚拥有四座电站,电力总装机达436.7万千瓦,是马来西亚第二大独立发电商。近五年来,中广核能源国际在马来西亚累计上网电网超过1000亿千瓦时,清洁能源环保效益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3000万吨,相当于种植9万公顷森林,可以覆盖3.7个吉隆坡,为马来西亚能源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绿色动能。
依托在马来西亚设立的区域总部埃德拉公司,中广核能源国际充分发挥平台辐射效应,积极向“一带一路”其他沿线国家和地区寻求清洁能源合作,携手老挝、孟加拉等推动区域绿色发展。
随着我国能源领域的技术革新,高端产能和绿色技术“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广核充分发挥专业化能力和产业链整合能力,加快培育新能源新质生产力,携手马来西亚本土产业链共谋发展,助力当地能源产业技术升级,推动更低碳、更安全、更有竞争力的能源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马来西亚致力于低碳能源战略的实施,同时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该国对高效发电的需求也日益迫切。燃气轮机发电以其低碳、高效、可靠的特点,成为马来西亚能源战略的重要选择。
凭借在燃机发电领域的丰富积累,中广核能源国际积极担当燃机发电领域的技术探路者,成功将全球最先进、最高效的H级燃气轮机技术应用在EMPP电厂。在项目建设运维过程中,自主攻克多项核心部件技术难题,为H级机组建设运维积累了行业经验,并积极为当地工业发展提供专业技术和知识转让,向当地分包商和供应商采购设备及技术服务,携手本土产业链企业共同成长。项目投产后,其卓越的运维绩效获得了行业高度认可,在2023年度被电力行业权威杂志《POWER》评为“全球最佳燃气电厂”。
▲中广核马来西亚EMPP电厂被《POWER》杂志评为2023年“全球最佳燃气电厂”
为推动产业链绿色可持续发展,中广核能源国际积极搭建产业协同专业化平台,开展全球燃机发电峰会,成立燃机发电委员会,并发布“气电领先计划”和“五大科技研发主攻方向”,整合产学研力量推动燃机发电技术创新升级,推动燃机发电零碳循环。此外,积极总结输出技术规则标准,发布《国际两部制电价购售电合同下燃机发电运维指标体系》,填补了燃机发电运维标准领域的行业空白,为燃机发电行业输出了“中广核方案”,助力打造更低碳、更高效、更可靠的燃机发电产业生态圈。
人民相知相亲是中马友好的基础。作为负责任的企业公民,中广核能源国际主动融入当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帮助当地社会建立更美好、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推动中马命运共同体建设行稳致远。
今年是马来西亚华人黄玮霖加入EMPP电厂的第四年,在此之前,黄玮霖曾在印尼爪哇岛的棕榈油企业工作多年。“EMPP电厂的建设,让我有机会回到家乡,在马六甲州安居乐业。”他说。在EMPP电厂建设期间,通过属地化用工,累计为当地提供2500余个就业机会。
34岁的迪内什·纳达拉詹因“埃德拉奖学金”而结缘中广核。受父亲影响,迪内什从小便对电子电路感兴趣,凭借个人努力考入马来西亚国家能源大学,上大学后他成功申请到“埃德拉奖学金”。该奖学金是“埃德拉助学计划”的一部分。在员工招聘时,埃德拉公司还优先选聘受资助的大学生。对迪内什而言,获得奖学金既是对他个人努力的肯定,也帮助他实现了成为电力工程师的梦想。毕业后,他被选聘进入埃德拉公司,如今已成为EMPP电厂仪控部门副经理。
▲“埃德拉助学计划”已惠及3万名学生
一年一度的“埃德拉助学计划”,每年还面向电厂周边小学开展助学捐赠,并为五年级学生提供书包、鞋券,协助减轻家庭准备新学年的负担,鼓励学生专心读书冲刺小升初。该助学行动现已惠及3万名学生,累计捐赠金额超过425万林吉特,折合人民币超650万元。
中广核能源国际秉持“授人以渔”的理念,持续创新企业履责模式。在吉打太阳能电站缓冲区,“太阳村”菠萝园的农民们即将迎来丰收季。该电站创新采用“农电结合”模式,开辟波萝园帮助周边村民提高收入,这里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太阳村”。
▲央视播报吉打电站“农电结合”模式
土生土长的吉打人卡立说:“通过这个项目,我有了新的收入,还学到了种植技能。未来5年,我的愿望是将菠萝园扩大到40英亩,为村民们创造更多就业和收入。”太阳为当地人提供了光和电,还点亮了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来源:中广核能源国际
来源: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