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华访华带回19份备忘录 1700亿商机与危机
2023年5月2日

安华访华带回19份备忘录 1700亿商机与危机

(八打灵再也30日讯)1700亿令吉,这个一度洗版我国各大媒体封面的魔法数字,背后蕴含的爆发性商机到底有多大?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于今年3月杪率领代表团访华,成功从中国带回19份企业了解备忘录(MOU),涉及数额高达1700亿令吉,相关备忘录后续全面落地的可行性备受关注。

数名学者与产业中人,各自解构了“1700”这组密码背后的商机与危机。

有专家认为,若1700亿令吉顺利到位,马中达成的经贸合作空间将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并挟带红利及产业集群效应。

马中企业签署备忘录后,接下来将面对资金是否到位、本地监管难题等挑战,这一切需要两国官方及民间继续努力,确保落实签订项目。

至于国内商家,在吸引外资来马前必须做好本份,提供完善投资规划与数据,只有水到渠成,外资才会顺利前来我国投资。

肖赛子:若能产生集群效应

溢出效益何止1700亿

诺丁汉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肖赛子博士说,大马经济架构以中小企业为主,提供大部分人民的饭碗,目前的关注点是产业集群效应如何从大企业溢出,然后幅射到中小企业所产生的效果。

肖赛子指从大马单方面来看,这1700亿令吉是破纪录,但2021及2022年上半年数据显示,东盟国家中,吸引中资的主要国家为新加坡与印尼,大马须思考提升我国行业及可投资行业竞争性的问题。

肖赛子参与“财今对话”线上平台直播分享时说,若1700亿令吉顺利到位,马中达成的经贸合作空间将远超过这个数字。

中资受限市场准入

肖赛子指普华永道(PwC)于2022年下半年对中国投资东盟企业展开调查,发现24%中资面对的最大限制是市场准入,让他们难以进入东盟市场;东盟国家缺乏国际化视野人才,中资也对当地法律及法规不熟悉。

她表示,中国早年推行改革开放,敞开大门吸引外资,如今中资已开始走出去,大马也应反向思考,除了吸引中资及外资,大马企业也有能力到其他国家投资,开展更大经贸活动,让溢出效应变得更大。

针对如今产业集群发展效果到了什么阶段,肖赛子指企业之间在签署备忘录前,会预先了解当地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可行性调研,并根据大马产业发展成熟度来确定哪一些产业链的上游及下游比较完善,给外资带来更快更好的效益,同时提供先决条件,让备忘录尽快落实。

人才奖掖有助吸资

她认为,若大马能满足外资的人才需求,政府又提供奖掖,有望吸引外资来马。

“法规方面,太多问题在于信息的传递机制,外资对大马法规不了解;另一问题是,本地中小企业只做社区生意,参与国际供应链的大马中小企业不到17%,大部分都是由大型企业及官联企业参与。

“24%中资对东盟国家法律法规不了解,因此在商业信息上,要(思考)如何进行高效传递,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国门,同时协助有兴趣外资前来投资;由于对法规不了解,导致一些外资望门却步。”

信息公开经验不到位

世银没提大马成功案例

肖赛子表示,她日前阅读世界银行的报告提及各国的成功案例,所有案例中,却没有大马的成功案例。

“这并不表示大马没成功案例,只是在信息公开经验不到位,若把成功经验分享给中小企业,可让更多企业受惠。”

对于马中签署的这些备忘录引起我国民间巨大争议与关注,肖赛子形容这是相当吊诡的事。

“根据过去几年外来直接投资,中国不是大马最大投资来源国,民间对1700亿令吉备忘录产生怀疑,却没有质疑英国、美国及欧洲备忘录落实的可靠性,这可能和目前的国际政治关系局势或国内政治生态密不可分。

“其次是中资考虑到英美国家的经济明显放缓,因此选择在接下来的1年或半年内,与经济相对没这么疲弱的国家签署投资及经贸往来合作,这是显而易见的。”

3名主讲嘉宾深入浅出地剖析马中1700亿令吉企业了解备忘录为我国带来的商机及经济效应。左上顺时钟为主持人张康祺、陈韦亦、肖赛子及胡逸山。

胡逸山:落实1亿算了不起

最看好宝腾车厂

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顾问胡逸山博士指出,这19份了解备忘录让我国商家及人民充满期待,然而接下来将面对资金是否到位、本地监管难题等挑战,须各方加倍努力落实目标。

“在19份备忘录中,最大可能落实的项目为扩建宝腾车厂,至于其他项目则需双方加倍努力。”

胡逸山认为,目前马中签署的只是意向书,以阐明双方意愿和期望,而备忘录往往是以最高目标出发,对于这估计涉及数千亿令吉的备忘录,若最终能落实1亿令吉,已是很了不起。

“国家在冠病疫情后面对严重的经济挑战,尽管宏观经济数字看起来还可以,惟身边做生意的朋友没有一位不唉声叹气;如何落实备忘录项目,以及让溢出效果扶助本地中小企业,显得非常重要。

“中小企业也面对监管课题,除了要在本地取得出口准证,出口到中国也面对严格的检验与检疫程序,只要减少这些难题,对中小企业可说是无往不利。”

需时达到集群效应

对于政府受促做好软硬件设备,才接受外资的建议,胡逸山的看法是,大马属于发展中国家,这种做法的可行性不高。

他指根据我国过去的经验,一旦需求出现后,本地人才会一窝蜂往某行业迈进或就读相关科系,而非预先培训一大批专才,等待外资进来。

“1700亿令吉投资备忘录需一段时间才能达到集群效应,当年我国引进晶片,从70年代到90年代才得以形成比较成熟的集群;其实本地有不错的精密工业,大马外贸发展局(MATRADE)及大马投资发展局(MIDA)应从中撮合,让这些工业与即临的投资对上口。”

至于印度人口爆增,中国的未来区域领导地位是否生变,胡逸山说,印度向来不欢迎外资进入市场,该国不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主要是不想开放市场。

陈韦亦:中央与州须协调

客观条件决定成败

拉曼大学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陈韦亦博士正面看待马中在疫情后签署这些备忘录,鉴于备忘录不论在数额及数量都打破纪录,因此应对政府这项努力给予肯定。

她说,备忘录项目是否成功,取决于客观条件及大环境的影响,尤其是超大型计划。

陈韦亦建议联邦政府与州政府良好协调及合作,确保落实各项目。

“目前多个州属由不同的政党执政,由于担心州政府与联邦政府的理念不同,首相将成立特别委员会跟进备忘录。 

“对于拥有完整产业链的领域,马中企业的合作变得更简易,政府决心推动数字经济,并投下大量资金、人力及设备,这领域可望取得发展。”

中企应在职培训员工

为了解决部分领域面对的人才短缺,陈韦亦建议中资企业招聘员工时,开办相关课程,通过在职训练,把相关技术转移给本地员工,政府则可通过税务减免,鼓励中资企业聘请本地员工、采用本土材料及服务,刺激相关领域的经济增长。

她说,若要求高等学府开办特定课程,这要花上相当长的时间。

地理位置近 文化差不远

中资纷走进东盟

中国在改革开放期间致力引进外资,2003年则改变战略,鼓励中资走出去,这也是促成马中达到1700亿令吉新高投资意向的因素之一。

陈韦亦表示,东南亚与中国的地理位置相近,文化差异不会太远,许多中资大企业在中国政府鼓励下,在2003过后走出国门,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开始阶段不会走得太远,因此东南亚成为了选择,很多中国企业纷纷到东南亚投资。

“东南亚占有地理上的便利,东南亚是许多航运的必经航线,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是以东南亚为首。2014年过后,许多中资进入东南亚国家,当美国向中国发起贸易战,2018年过后,一些中国企业基于没办法从中国直接出口到美国,这几年东南亚自然成为中资的投资重点区域。”

被指“灌出”巨额备忘录

另外,我国即将迎来6州选举,安华从中国带回巨额备忘录,很多时候被在野党视为“演戏及灌水”,并认为是6州选举前灌出来的数字。

陈韦亦认为,安华也考虑到,在6州议会解散前带来巨额投资的利好消息,事实上马中关系向来友好,安华是疫情后首位访华的大马首相,希望进一步提升两国的友好关系,同时也把双边经贸关系展现出来。

“从外围来看,世界各国看好中国解封后的经济发展情况,许多国家先后到中国进行友好拜访,其实更多时候是率领企业到中国寻找商机,大马也不落人后,借助中国力量刺激大马经济。

罗维坚

备忘录靠中马商会促成

 

罗维坚:双方评估跟进

这19份备忘录中,大部分由中国马来西亚商会穿针引线,而备忘录签署过后,为确保这些协议顺利推进,中马双方都已展开评估跟进工作。

中国马来西亚商会(MAYCHAM China)会长罗维坚接受《南洋商报》越洋专访时说:“这些备忘录中,大部分由中国马来西亚商会穿针引线,双方讨论后决定,各工作小组每个月都会呈交进度报告,并且定期办视频会议,确保一切进展顺利。”

据了解,目前这些跟进和追踪进度的工作已展开,并且由中马商会协调间中的会议沟通等工作;首相也在回国后成立特委会跟进合作事宜。

来源:阅读原文